11月10日,初冬的早晨,和煦的阳光照射着大地,阳朔镇寒风中透着阵阵暖意。
“感谢你们的关心,大老远从首府南宁过来看我。”阳朔县阳朔镇北门厄1巷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范宏紧紧握住自治区退役军人康复中心梁应伟主任的手,激动不已。
交谈时梁应伟主任紧紧握住退役军人的手,情深意切。
老兵们常常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称为自己贴心的“娘家”,“有亲自远方来”,而且带着党和国家的牵挂,范老无比高兴和自豪。
范老双耳失聪,视力好,吐字清晰,平时主要用纸笔写字进行交流。“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梁应伟拿来纸和笔,写出了上面这行字递给范老看。为了能让老人家看清楚,梁应伟特意将字体写大,写工整。
“有点高血压,其他都还好。”范老回答。
“我们想请您给我们讲讲战斗故事。”梁应伟一笔一划接着写。
“我参加了金城战役,当时我们志愿军消灭了很多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范老自豪地回忆道,还给现场人员讲述了当时一些刻骨铭心的战斗场景。
“我身体还好,是四代同堂了,国家对我们老兵的各种待遇和政策都很好,没什么需要解决的了。”说到自己已有曾孙,范老呵呵地笑了。
就这样,梁应伟写问题,范老口头回答,两人进行了十多分钟交流。老人家不明白之处,慰问组还用手势比划和口型辅助。字里行间、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对老兵的深厚感情。
“这次回访,就是看望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能帮到你们解决。”11日下午,在阳朔县退役军人局会议室,慰问组与去年到中心参加过短期疗养的18名老兵进行座谈。“去年短期疗养,我因身体原因,刚到南宁第二天就被送回来,很遗憾。还能申请继续参加短期疗养吗?”来自白沙镇参战退役军人徐伟茂问。
慰问组人员搀扶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行走,表达崇敬之情。
“我们调剂争取了几个短期疗养名额,如果愿意,可以参加今年最后一期短期疗养。”梁应伟回答。
“我身体不太好,经常需要住院。在医院医保报销一部分之后,听说还能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报销50%,但是我报销过几次,比例较低,是怎么回事?”阳朔镇参战退役军人王绍松问道。在座的其他退役军人也纷纷提出了相似的疑问。
“自治区退役军人厅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的《关于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中有明确,退役军人因旧伤复发、残情病情加重、重大疾病等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可以按规定申请帮扶援助。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帮扶援助标准,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帮扶对象情况动态调整。”梁应伟耐心解答。慰问组其他人员进行了补充,消除了老兵们的疑惑。
4天的时间里,慰问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与退役军人“零距离”交流,积极回应诉求,帮助解开谜团,消除疑惑,所到之处受到老兵们的啧啧称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