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而努力”,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积极适应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要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回应老兵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家”的味道越来越浓
颇有“兵味”的广西北海海城区地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景。刘德安 摄
如何让告别火热军营回到家乡的热血青年有个温馨的家,钦州市钦南区向阳街道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卓文英苦苦思索着。随着2019年6月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成立,卓文英带领社区一班人,在上级退役军人管理服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让退役军人心灵有归宿、干事有舞台。
9月2日,新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派出数名党员来到钦州火车东站出站口,迎接退伍的新兴社区子弟兵回家。
“我代表新兴社区,欢迎大家回家!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困难,随时可来反映,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当天,新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干黄中键对前来登记信息的退伍老兵们说。今年以来,新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电话访问退役军人1600人次,发出微信关怀信息3500多条,实地走访85人,并向困难、英模军人发放棉被、粮油及慰问金等。
考虑到社区有一些年纪大、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新兴社区特地腾出办公楼一楼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致力打造老兵的温馨之家。自2019年成立以来,退役军人服务站共接待老兵500余人次。
新兴社区“八一”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队员向队旗宣誓
今年6月25日,新兴社区成立“八一”先锋志愿服务队,共有21名退伍军人报名参加。今年以来,这支服务队有5名队员主动配合钦州蓝天救援队,参与了灵东水库学生溺水、“11·13”钦江女子坠江等10多起事故的搜救、打捞工作,体现了退役军人的担当。
这只是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指导各地退役军人管理服务部门服务退役军人,致力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广西已建成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中心(站)17632个,应建率100%,全面推动县、乡两级示范型服务中心(站)达标验收,1362个基层服务中心(站)实现100%示范创建,1251个乡镇(街道)服务站实现100%单设。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就业创业扶持、困难帮扶、走访慰问和权益维护等服务作用发挥逐步显现。百色市右江区百城街道、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北海市海城区地角街道等4个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情”的体现越来越细
“逢年过节,我们不仅走访慰问功勋模范退役军人,而且全力帮助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处长王幼林说。
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广西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看望慰问困难退役军人覃德恩(右二)。刘德安 摄
广西地处革命老区、南疆一线,现有近百万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今年元旦,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组成7个慰问组,分赴全区14个设区市,对抗美援朝老战士、荣立二等功以上功勋人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退役军人代表等,全面开展走访慰问和困难帮扶援助工作,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手中。
在防城港市防城镇一小区,曾在广西边境大排雷中荣立一等功的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武部副部长刘凤飞面对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的慰问十分激动。
现年61岁的刘凤飞,1983年从南京工程学院毕业后到广西边防部队工作。20世纪90年代,在广西边境大排雷行动中,担任排雷队队长的刘凤飞出生入死,多次完成危难险重任务,被地雷爆炸的弹片击穿腹部。他曾荣立一等功,被广西军区树为“戍边模范”。2003年底,时任防城区人武部副部长的刘凤飞被确定转业。他自愿要求留在防城自谋职业。聊起过往的选择,刘凤飞平静地说:“时代在发展,观念要更新。当初我选择自谋职业,减轻地方安置压力,我觉得很光荣,到今天我还这样认为。”
广西爱心企业纷纷向广西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捐款,加入帮扶退役军人的队伍。刘德安 摄
广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广泛动员慈善部门和志愿组织等社会力量,在春节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专项基金和公益项目,拓宽资金保障渠道,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帮扶援助,着力营造尊崇军人军属、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兵”的力量越来越强
走进北海市银滩镇和兴村,这里民居鳞次栉比,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很难想象,这座毗邻城区的小渔村,几年前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广西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印山村支部书记、参战退役军人肖发平正在帮助果农采摘柿子。张仁春 摄
变化要从一个人说起。退役军人陈伟当选为和兴村村支书,上任伊始,他就决心先“啃”下村容村貌整治这块“硬骨头”。发现发通知、“喊广播”作用不明显后,他就拿起扫帚,每天从街头扫到街尾。1周、1个月、3个月……村民们从惊诧到赞叹,再到参与其中。于是,小村庄变得越来越干净。陈伟还带领村民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湿地公园、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征地搬迁。经过一番努力,和兴村面貌焕然一新,引来了一批批游客,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八桂大地,像陈伟这样的“兵支书”“领头雁”还有很多。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委尧村,一片片绿油油的西贡蕉林长势喜人。这些年,“兵支书”卢定扬带领群众种植西贡蕉700多亩,使全村人腰包鼓了起来。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李春燕(中)在龙眼树下处理家长里短。刘德安 摄
作为全村唯一的女兵,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退役军人李春燕放弃年入百万元的“客家桂圆”产业,回村干起了“兵支书”,成为建村以来首位女支书。她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分析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带领村民种植西瓜芭乐、香蜜顺梨、四川脆李、银妃李、青柚等近850亩,使峨嵋村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果园村。
“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这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坚守为民初心、不改军人本色的真实写照。“充分发挥‘兵支书’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必将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长青说。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街道白水社区“兵支书”卢业明在帮助果农采摘皇帝柑。劳园 摄
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统计的数据显示,为充分发挥优秀退役军人人才优势,广西相继印发关于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激励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积极加强与部队、公安、民政等部门衔接,将退役军人全部纳入后备人才库集中管理。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1.03万名优秀退役军人充实进村(社区)“两委”队伍,组建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兵支书”队伍,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带动村庄发展蝶变。在八桂大地,“兵支书”们已经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新战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