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事新闻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军人形象岂能抹黑?必须严惩!

2025-02-14 12:48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严惩冒充军人诈骗行径 守护鱼水深情

评论员 王栋

近日,江苏省公安厅发布冒充军人婚恋交友诈骗预警,不法分子谢某冒充现役军人诈骗女子赵某250万元。近些年,利用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信任实施不法行为的现象屡有发生,从伪造军装照实施情感诈骗,到假借军人身份兜售伪劣商品,个别不法分子正以“迷彩滤镜”为掩护,把罪恶之手伸向人民群众。当“最可爱的人”的形象被肆意涂抹,这不仅是对军人荣誉的亵渎,更是对社会价值基石的动摇。守护军人形象,应该成为捍卫社会精神高地的全民行动自觉。

从“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古代武士,到“风雪边关写忠诚”的当代戍边将士,军人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南昌城头的枪声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上甘岭的硝烟淬炼出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在和平年代,面对滔天洪水,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洪堤坝,用“逆行”背影守护万家灯火;抗震救灾中,人民军队冲锋在前,前赴后继打通“生命通道”;边境斗争中,新一代军人寸土不让,用生命守卫大好河山。这些真实的故事,构筑起军人形象的巍峨丰碑。

冒充军人实施不法行为,犹如在纯净的画卷上泼洒墨汁。诈骗分子利用人民群众对军人的天然信任,编造出执行秘密任务、负伤退役等催泪剧本。2024年,在重庆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件中,嫌疑人通过伪造军官证、军装照,骗取多名女性50余万元。这种行径不仅造成群众财产损失,更在受害者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当“最可爱的人”成为骗子的伪装外衣,当“军婚”骗局成为社会谈资,长此以往,人民群众与子弟兵的血肉联系将被蛀蚀,军人形象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也将遭遇解构危机。

捍卫军人形象、打击不法行径,需要构筑“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明确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司法机关需从严从快打击相关犯罪。社会层面,媒体应当建立涉军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抹黑军人形象的谣言及时澄清,对诋毁英烈的言论坚决亮剑。教育系统要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在红色研学、军营开放日等活动中感受军人风采。更为关键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成为军人形象的守护者,在提高防诈意识的同时,主动传播军人正能量,多方联动,共同维护军人形象,增强尊崇氛围。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军人形象始终是民族精神的璀璨明珠。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豪迈,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这种精神传承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呵护。当我们在社交媒体转发防诈指南时,在街头巷尾讲述军人英勇故事时,在关键时刻捍卫军人荣誉时,就是在共同浇筑新时代的精神长城。唯有让尊崇军人的情感在全社会流淌,让维护军人形象成为全民自觉,才能守护好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图腾,让“最可爱的人”永远闪耀在民族精神的星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