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邕江之畔共成长,籽籽同心向未来——南宁市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2024-04-23 18:10     来源:南宁市民宗委     作者:李孟璘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南宁市持续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学校教育、实践引领、结对共建三项重点举措为抓手,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精神沃土,筑牢思想之根。南宁市命名17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单位、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全市共有16个(次)个国家级和72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市本级先后命名397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持续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青少年心间。

以“融”为基,着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一是融入思政教育。以开学典礼、主题班会、思政课堂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作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在全市已全面铺开,打造了一批“金课”“名师”,全市现有思政课特级教师10名,思政学科特级教师工作室10个,思政学科名师工作室3个;二是融入教材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成果,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宣传使用和课例展示,全市有4节《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使用)教材数字化示范教学课程入选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库(全国共36节入选,广西共5节);三是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抓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3年全市新增“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示范校”60所,累计完成2923所。

以“趣”为要,促进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一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趣”。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南宁市昆仑关战役旧址,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获得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市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青少年及各界观众超30万人次;二是开发研学体验之“趣”。充分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等资源,打造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19个,营地4个;推出一批主题串联式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其中中国—东盟文化研学旅行线路、生物科普研学旅行线路、环青秀山研学线路、农耕体验研学线路、环大明山研学线路成功入选广西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三是发挥民族文化之“趣”。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将民族传统文化引进学校、带入课堂。以“广西三月三”等民族节庆为节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覆盖学生超10万人。在全区创新性地将抛绣球、踢毽子等民族体育项目纳入中考体育学科考查内容,常态化举办“市—县—校—班”四级联赛的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以“联”为媒,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一是持续推动跨区域“联”动。每年开展各类交流联谊活动1000多场次,各族青少年参与互动超百万人次,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加入国家民委2022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试点示范项目“石榴籽一家亲——少先队员手拉手”项目,连续两年承办了广西、新疆、西藏三地庆“六一”主题云队会;二是积极推动城乡“联”合。立足乡村振兴,以流动少年宫为纽带,组织100多场“流动少年宫”进乡村、学校、社区活动,为3万多名乡村青少年开展义教帮扶、手拉手结对、素质拓展体验等活动,让城乡青少年共建共享和谐成果;三是努力推进国际“联”系。承办中国——东盟少年儿童手拉手夏令营、中国老挝越南少先队员“红领巾手拉手 一起向未来”少先队日、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暨港澳青年看祖国·大埔区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等多场青少年交流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开拓视野思路,增强文化自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