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江南区苏圩镇探索创新“党建+民族团结”模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5-01 10:40     来源:江南区民宗局     作者:黄海芳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江南区苏圩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创新“党建+民族团结”模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奋力开创“党建+民族团结”事业新局面,书写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苏圩答卷。苏圩镇先后荣获“十佳乡镇”、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聚力引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建立完善“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格”的管理机制,推行“1+1+1+N”组团化模式,形成了镇党委统一指挥、各办各站所、各村(社区)、辖区各单位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中,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整合民族工作资源,将网格员、乡贤等纳入成员,探索政警企村民五方联动机制,发挥“商会+乡贤”模式的作用,培育“苏圩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品牌,实现力量联动、矛盾联调、信息联通,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满意度。苏圩镇成为江南区在全市率先创建镇街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试点单位,苏圩司法所先后荣获自治区“五好”司法所及南宁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荣誉称号。

二、党建+创建强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教育和培训计划,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村(社区)考核指标,多角度多维度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宣传教育浸润人心的良好局面。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形成“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上讲台+擂台比武”等多学联动理论学习体系,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5次、固定每周一领导班子集中学、干部读书分享会共80余次。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村屯、进校园、进景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打造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宣传教育长廊等宣传教育实体化平台,让各族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微视频、微课堂、微宣讲“三微”平台,打造“先锋微视”、苏圩“云”上乡村“微课堂”学习品牌,通过云上平台+线下宣传巧结合方式,录制微视频、创作情景剧等,全方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累计录制微视频150期,其中单期最高浏览量超4.4万人次。坚持群众主体、文化融合、政府服务等,推动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累计举办广西三月三·奋进新征程,牵手岜博山两届联谊活动、“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文艺汇演、迎新春篮球赛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文化认同,累计共举办40余场演出,惠及群众近3万人次。深入挖掘基层理论宣讲力量,组织领导干部解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41次,鼓励各行业、各层级干部讲述各民族团结进步动人故事,打通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镇宁村支书先进事迹微视频入选主题微电影,获全市三等奖,84岁最美志愿者农有田故事获全区展播。

三、党建+民族团结+产业发展,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

探索“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成立江南区首家强村公司,采取“强村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企业”模式,推选威望高的“领头雁”和回乡能人担任公司董事长、经理、副经理等职务,承接项目建设、车辆租赁服务、耕地保护和发展特色产业等,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筑好民族团结“致富路”。苏圩镇“强村公司+”做法登上央媒。紧扣全镇“一核四带”发展布局,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服务企业制度,推动项目建设新突破,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形成“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服务模式,叫响苏圩西瓜品牌,3个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等称号,吸引中央、地方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将辖区各单位、村(社区)、企业等纳入民族团结共同体,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把党组织建设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民族群众富在产业链上。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累计建成华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那海蔬菜基地、安桂水产养殖基地等19个产业基地,带动1000余人就业,帮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四、党建+民族团结+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池”

探索“党建+商会+乡贤”模式,成立苏圩镇商会和全城区乡镇首个商会党支部,累计吸纳以本地乡贤能人、企业家乡贤能人和致富能人等为主要成员的会员共109人,通过积极发挥优秀乡贤、致富能人、企业家等示范带动作用,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持续培养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实施“归雁计划”计划265人,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99名,形成乡村人才“雁阵效应”,涌现出梁振朝、黎桂娟等致富带头人。定期开展乡土人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鼓励支持企业招收各族群众,促进各族群众创业就业。累计举办“春风行动”“点对点”送工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招聘40余次,转移农村就业劳动力18676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