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昭平县探索“民族特色村寨+”书写以旅促融新篇章赋能乡村振兴

2024-08-16 09:19     来源:贺州市民宗委、昭平县民宗局     作者:曾园园、周岸青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昭平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落脚点,以助推文旅促融合、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巩固提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紧抓昭平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契机,积极探索“村寨有特色、茶旅有品位、产业有带动”的路径,以“民族特色村寨+”全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上贡献昭平力量。

“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厚植以旅促融新优势。一是立足昭平县茶产业优势,深入挖掘村寨特色与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契合点,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思路,成功打造“中国茶技·忆之非遗”昭平茶乡之旅路线,建成走马镇福行村集六堡茶生产、展示、仓储、商贸、体验、康养、研学为一体的“茶(农)旅示范园区”,开启集茶业种植、文化沁润、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让群众在观光游玩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特色村寨新活力。2023年,“昭平探茶香寻古镇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昭平茶香之旅2日游”入围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通过“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的模式,积极推动昭平县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个“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纳入当地旅游精品路线规划中,极大丰富了昭平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了昭平旅游接待力,带动“百里茶廊”沿线旅游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质增速”。三是立足民族特色村寨,充分发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潜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传统农业经济附加值、调整优化传统乡村经济结构,通过“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八角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特色村寨+文化”赋予以旅促融新内涵。一是坚持“一村一韵”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地“土”文化资源优势,立足保护和发展好民族特色村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将各民族共享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乡村建设之中,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唤起精神共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以春节、广西三月三、端午、中秋、国庆、盘王节等传统节假日为契机,举办文艺汇演、山歌对唱、鱼龙舞、赛龙舟、包粽子、放柚子灯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媒介,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是依托黄姚古镇、黄姚镇杨村村、凤立村和走马镇福行村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手工业品牌建设,打造了黄姚豆豉制作工艺、象棋山制茶工艺等一批非遗特色品牌,推进民族传统手艺由“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发展。组织返乡青年志愿者开展墙绘活动,营造浓郁的民族村寨特色氛围,推动特色村寨提档升级,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民族特色村寨+人居环境”激发以旅促融新活力。一是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重点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乡村治理示范点、农文旅融合旅游示范点等结合起来,以特色村寨建设为平台,以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为载体,撬动、整合粤桂协作、农业农村、文广旅资金,持续美化环境,强化治理,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二是通过实施村寨整体风貌改造,完善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篮球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庭院经济”为依托,打造“小菜园”“小花园”,不断优化各族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提升村民幸福感、满意度。三是围绕“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茶海度假、山水养生、温泉休闲”六大旅游产品体系,以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为载体,进行民族特色村寨生态观光和体验旅游的开发,提高特色村寨的品位,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形成了游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风文明的发展新气象。

如今,昭平县黄姚古镇、杨村、凤立、福行等4个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吸纳周边游客可达70万左右,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发展休闲采摘农业、销售土特产、展销特色小吃等,人均收入均增加2000元以上,实现各民族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为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贡献昭平力量。2022年,黄姚古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地理·中国》栏目组到昭平县黄姚古镇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黄姚》纪录片;2023年,黄姚镇杨村村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走马镇福行村被评为贺州市第一个乡村风貌提升改造与全域旅游融合的示范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