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吐白,乡间的寒气开始散去,村边的小河边薄雾轻掩,晨露顺着细嫩的竹叶缓缓滑下,滴入碧绿的河水中。早鸟轻啼,沿村中坡路望去,路旁房屋破旧,一辆满是泥渍的电动车正在烂泥淤积的土路上艰难行进,车上的精瘦男子腰挎一个老旧的军用水壶,两鬓微白却眼神坚毅,同每一位过路的村民热情寒暄。
这是2018年初天等县福新镇万秀村村民们的共同记忆,那个电动车上的身影,正是该村的第一书记,王宣勇。
王宣勇与贫困户同劳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天等县支行供图
从村民眼中的陌生人到他们离不开的知心人,王宣勇用了3年时间。这3年里,万秀村从一个盖不好房、喝不好水、走不好路、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村”,变成家家脱贫、遍地新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远近闻名的“桃花源”,王宣勇也实现了从退役老兵到银行职员再到脱贫攻坚能手的完美转型。
近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已经回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天等县支行工作的王宣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你看这个水壶,它可是我的好宝贝,年纪比我儿子还要大。”王宣勇兴冲冲地向我们展示着陪伴了他三十年的军用水壶。这个和他一起久经考验的水壶,虽然锈迹斑斑,却依然结实耐用,见证了他几十年来的光辉岁月和风雨人生。
“穿上绿军装,扛上冲锋枪,保家卫国去站岗,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这个梦想最终变成现实,只不过军服的颜色不是迷彩绿,而是天空蓝。1990年,18岁的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部队的一员,承担起战机地面保障工作。
“到现在我还经常梦到祖国的战鹰在我头顶上盘旋,听见它的引擎在耳边轰鸣,当兵辛苦三年,不当兵遗憾一辈子。”王宣勇说,军队中的训练、任务、战友情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服役期间,王宣勇表现优异,多次得到连队嘉奖。1993年,他光荣退役,回到家乡,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天等县支行工作。
2019年5月28日洪涝灾害中王宣勇组织转移群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天等县支行供图
“来到新单位,两眼一抹黑,工作不熟悉,文化跟不上。”工作的陌生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是王宣勇退役后第一个大挑战,但他并没有垂头丧气、得过且过,而是迎难而上,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他说,“遇到困难就克服,有了短板就去补,不怕辛苦不怕累,这是部队教给我的。”
兢兢业业二十余年,王宣勇的工作态度和成果得到了单位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2018年,为响应脱贫攻坚任务的号召,他来到万秀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当时全村都是破路烂路,一到雨天就寸步难行,连自来水都没有,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更可怕的是危房林立,地基下沉,墙体风化,随时都有倒塌的风险。”谈及当时的万秀村,王宣勇说:“处处都是难题,事事都是挑战,我又没有经验。”下车伊始,面对如此糟糕的环境,他心里的确产生了畏难情绪,可一想到党员的责任在肩,使命在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价值追求更不是空谈的口号。于是他重振旗鼓,下定决心,在后面几年的努力下,硬是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
第一步,登门入户,走村窜组,摸实情,拉家常,交朋友。为尽快取得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村民的气话、恼话,他都一笑而过,从不生气发火。“‘三清三拆’时不少村民不理解,我拿着水壶泡好茶,一次次上门走访,一回说不通就两回,两回说不通就三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拿真心换真心,他们一定会想通的。”
正是在步履不停、不厌其烦地考察、走访、宣传中,村民们对新书记由爱答不理到主动敞开心扉,他也逐渐掌握情况,探索出为民造福的新路子。
万秀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没保障,王宣勇通过项目推动,筑牢发展基础,在任职期间总共推动万秀村获得项目资金二百多万元。通过建设人饮工程、引进太阳能照明、解决道路硬化、申请住房补贴等措施,使村民告别了“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危房多”等急难愁盼问题,脱贫致富更有干劲。此外,针对养殖产业发展,他主动牵头养殖大户,引进养殖资金,让老百姓不怕没钱养、养了不愁卖,真真正正通过养殖肉鸡降低了贫困发生率。
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万秀村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又过剩,仅靠养殖和种田,无法真正摆脱贫困,既然家里行不通,何不出去看一看?王宣勇在对各地劳务输出案例详细研究后,决定发动村民去外地务工,共计组织劳务输出2558人。“大家钱袋子都鼓了起来,出去前愁眉苦脸,回来时喜笑颜开,他们开心,我更开心。”王宣勇笑着说。
“看到最近河南的洪灾,我真是感同身受,恨不得冲锋在抗洪前线。”对于抗洪抢险,他的确有发言权。 2019年5月28日,天等遭遇50年一遇的大洪水,当日凌晨4时50分,王宣勇发现雨情猛增,路面及水库、山塘水位上升,万秀村布秀山塘水库水位急速上涨,水坝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危急时刻,他立即紧急疏离泥瓦房户群众转移,组织村民撤离至安全地带,并第一时刻向村委、镇政府报告汛情。河水湍急,他不顾自身安危,拄着一根一米左右的木棍渡过一段段水急危险路段,到各个水库、村屯开展险情排查。
同时,他与驻村工作队组织青壮年对布秀屯的山塘水库开闸泄洪,避免险情发生。洪水退后的几天内,他每天都跑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组织村民开展灾后救灾及路基修复工作。王宣勇说:“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作为第一书记,遇到险情。你不上谁上,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冲得上去。”
2020年9月,万秀村247户97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整村出列,王宣勇圆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离别就在眼前,三年弹指一挥间,往事依依,历历在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来时泥泞的道路已然整洁一新,此时的万秀村一如它的村名,造化万物,钟灵毓秀。“看着建设一新的美丽万秀和村民的笑脸,我觉得这个第一书记当得值,来得对。”
“王书记,我们舍不得你!”驻村任期结束后,村民们舍不得他们的好书记、知心人,要联名写信请他留下。但因为工作需要,他没有办法留下来。
“儿子今年要大学毕业了,他就在南宁上学,我一直想去他的学校看一看,可一次都没去成。”谈起家人,王宣勇说,他时常感到对家人的亏欠,扶贫工作把他牢牢拴在岗位上,天等县到南宁,200公里的距离对他来说却如同天堑。
“我并不后悔,舍小家是为了顾大家,只有圆满完成任务,才能把党的旗帜树立起来,才能无愧于国家和人民。”采访最后,王宣勇如是说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