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归档 > 兵心永向党——广西百位行业优秀退役军人党员访谈实录(已归档) > 更多访谈实录

【兵心永向党】吉林:被群众需要是幸福的

2021-08-03 16:52     来源:广西新闻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驻渭荣村扶贫工作队尽锐出战,既是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又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擎旗手”,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场战役,以实际行动诠释他们“凝初心、勇担当”的职责。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公安厅纪检监察组派驻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第一书记吉林,他表示:“被群众需要是幸福的,功臣不必在我,但成功必须有我。”

吉林,1994年12月参军,1999年7月入党,2002年度、2003年度获得39067部队三等功各一次。2019年,获得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争取350万元,建设就业扶贫车间


在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扶贫车间的施工工地上,除了轰响的机器声和热火朝天的施工人员,还有一件红马甲格外惹眼。这个身穿红马甲的人,正是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公安厅纪检监察组派驻高龙乡渭荣村第一书记,吉林。

“我觉得每一个岗位都是一次磨炼,更是不断地付出和收获的过程。”2018年3月,吉林接受组织委任,派驻到百色市田林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没有丝毫犹豫,吉林立刻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吉林(左一)正在开展脱贫攻坚爱心超市兑换积分活动。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驻村党组织 供图


高龙乡渭荣村位于田林县最偏远的西部高寒山区,由于地势、交通运输等原因,渭荣村种植的大批量品质高的生姜,长期处于销售滞销、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得知这一情况后,吉林多次辗转协调,争取到了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帮扶资金350多万元,创建了田林县第一个集生姜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村级就业扶贫车间。

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吉林经历了办证、用地、用电、用工、产品研发、销售、验收到服务等系列流程。“车间投入使用得早一点,贫困户就早一点有工可做,就能早一点脱贫。”吉林干劲十足地说。为了扩大生姜生产车间的规模,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帮助当地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使田林县渭荣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大增收,吉林积极动员宣传渭荣村的生姜就业扶贫车间,共协调了12个部门、4个贫困村参与,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入股,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吉林(左一)到渭荣村生姜加工厂(就业扶贫车间)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驻村党组织 供图


“原本今年我很迷茫,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现在有这个扶贫车间,以后就可以在这里干活了,谢谢你吉书记。”该村一名群众激动地说。截至2020年年底,渭荣村脱贫36户167人,贫困发生率为0,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奔波280公里,心系群众送物资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恶魔悄声而至。为打赢所驻贫困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忍痛离开了正在住院治疗高血压的母亲,毅然决然折返高龙乡渭荣村,担负起脱贫攻坚一线和防控疫情一线的双重责任,竭力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人。


吉林(左一)走进田间地头给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驻村党组织 供图


疫情暴发之初,田林县各乡镇限制车辆通行,乡里商店中几乎所有的大米都卖空了,这让当地村民陷入了缺粮少食的困境。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吉林以屯为单位逐个走访,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村民们的实际生活需求,随后争分夺秒地驱车前往县城,采购米、面、油等生活必需物资,同时还协调争取到矿泉水、八宝粥等爱心物资,发给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

渭荣村地处百色市田林县最偏远的西部高寒山区,往返一趟县城足足有280公里路,来回一趟得五六个小时。吉林在颠簸的道路上奔波了一整天,终于给村民们带回来了米面粮食,而吉林却因田林县城餐馆已暂停营业,当天只吃上一桶方便面。“这三年吉书记给我们办很多实事,现在我们都习惯了,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去找他,他总是想尽办法帮我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这样的书记。”该村贫困户段乔末说。

“当兵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一段宝贵的经历,造就了我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性格以及强健的体质,这对我后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驻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吉林目光坚毅地说。在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组织第一书记党以来,吉林带领渭荣村群众大胆前行,在发展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上闯开路子、干出样子,一步一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尖兵”。从转业军人到扶贫尖兵,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转业干部的精神品质和使命担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