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归档 > 兵心永向党——广西百位行业优秀退役军人党员访谈实录 > 更多访谈实录

【兵心永向党】蒙仲军:转换阵地 扶贫场上再争先

2021-08-03 17:05     来源:广西新闻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部队中,他赓续红色血脉,乐于吃苦,敢于拼搏,兢兢业业干好通信保障工作,退伍后,他沿袭军人本色,乐于奉献,敢挑重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扶贫场上再当先锋。他就是自治区救助服务指导中心救助科工作人员蒙仲军。

蒙仲军,中共党员,1984年出生,2004年入伍,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后退役。2013年7月到自治区拉浪林场从事林业工作,2018年3月由自治区组织部选派到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担任驻村工作,2021年5月到广西救助服务指导中心从事民政救助工作至今。


蒙仲军(中)参加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自治区救助服务指导中心 供图


蒙仲军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所驻村周帮村已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任务,并被授予“2018年度百色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目前该村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370户1755人,贫困发生率由70.68%降为百分之零。同时,蒙仲军获百色市委授予“2018—2019年度百色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秀工作队员”称号,2020年荣获自治区民政厅记功奖励,2021年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输血”中“造血” 发展特色产业


2018年3月,根据组织的安排,蒙仲军被选派到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任驻村工作队员。

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位于西林县北部,全村辖12个自然屯,共543户25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77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7.14%。多年来,周帮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土地撂荒严重、村民思想保守、人居环境脏乱差、产业发展落后等问题突出,蒙仲军的扶贫任务十分棘手。


蒙仲军入户走访贫困户。自治区救助服务指导中心 供图


如何找到适合村里的发展路子,是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帮助贫困户进一步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蒙仲军到任后便立即开展入户遍访工作,迅速摸清制约周帮村发展的原因,深入了解贫困户翔实情况,进一步了解贫困户动态变化,做好攻坚计划和落实任务,也为他找到周帮村合适的发展之路打下基础。

要想精准拔“穷根”,必须在“输血”中“造血”。蒙仲军在工作中发现,村里人畜混居现象普遍,既不卫生也不利于规模养殖。为此,他积极整合各项帮扶经费,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入股,并和后盾单位联系爱心企业捐助,2019年7月投入3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500平方米、年存栏黄牛50头左右的集中式牛舍,第一期养殖黄牛就达20头,养殖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带动15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以上,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超3万元增收。如今,周帮村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头,全村集体经济项目共计11个,已产生效益9个,今年收益预计突破50万元,村民们纷纷脱贫摘帽,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坚持党建促脱贫 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蒙仲军将自己与村级党组织和村两委的关系定位为“带动、督促和团结”,他也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蒙仲军在春节前慰问贫困户。自治区救助服务指导中心 供图


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赢得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手把手带着他们干脱贫,与干部、党员们拧成一股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让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对本村发展有足够的信心、熟悉运用各项政策、掌握带动发展的技能,真正发挥出在脱贫攻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西林县周帮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增强,获评为西林县优秀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也被百色市组织部评定为“先进党支部”,真正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动力,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同时,周帮村党支部获得产业兴旺和乡村治理两面红旗,也提高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工资待遇,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能力与时俱进的基层党员队伍,大大加快了周帮村扶贫攻坚工作的进度,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坚持智志双扶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西林县周帮村多为高山苗族群众,15、16岁结婚生子很普遍,婚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叛逆早恋早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2018年初,面对排查出来的32名辍学学生,蒙仲军鼓起干劲,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在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间相互鼓励,坚定信心。

“接受文化教育是贫困群众改变自己命运最好的机会,贫困群众可能暂时看不清看不到,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蒙仲军这样说道。

思想的壁垒只能靠人面对面打破,蒙仲军作为驻村工作队带领帮扶干部反复入户,讲政策、讲法律、讲未来,用心扶贫,用情扶贫,一步步地转变群众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贫困学生上学的信心。对于那些已经到外地打工的辍学学生,驻村工作队也先后组织5批次人员赴广东、南宁等地逐个劝返。

“除了劝回来,还要留得住。”蒙仲军组织驻村工作队根据各人特点推荐他们参加县里开办的钩机、电工、计算机、刺绣等兴趣班,让他们完成学业外再学得一技之长。通过后援单位,争取社会组织帮扶资金为周帮村32名困难辍学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用,保证了他们安心就学。对于一些反复动摇的学生,蒙仲军定期到校入户走访,了解他们思想和生活动态,用时间赢得信任,用真心感化真心。最终,32名辍学学生全部重返课堂。此外,他还通过 “雨露计划”“金秋助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奖补,为30多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入学和120多名贫困群众学习实用技能兑现政策,落实了教育促脱贫工作。

文明新风强志,激发内生动力。蒙仲军领导推动村规民约实践,通过爱心超市等方式,从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家庭卫生评比开始,逐步增强群众公共意识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利用民政厅资源优势在周帮村部建成300平方米的红白理事会公共活动场所,成立红白理事会机构,制定周帮村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开展规范红白喜事,减少大操大办的陋习,取得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建设乡村新风的共识。

在蒙仲军的推动下,周帮村于2019年起将奖励一二本大学生列入村集体经济奖补项目,在群众中掀起了一股勤学好学之风,村里每年还组织脱贫之星评选表彰,不断发掘培育致富带头人……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周帮村逐步提升了乡风文明,帮助群众树立了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勤劳致富的信心和良好精神面貌,使之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一颗真心付群众,一腔热血洒沃野。“当我走到每一户门前村民都能叫出我的名字,群众也热情招呼我喝茶吃饭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真正成了村里人,感觉到被群众接纳。”蒙仲军说。带着“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秉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心,他沉下身子扎根农村,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部队转战地方,军魂犹在,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的信念和担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