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贵理闲暇时,总是从一张折叠的报纸里翻出一张老照片反复地看,用手指细细地描绘着照片上的人。看完后,他又把照片放回报纸里,小心翼翼地包好。照片旁边放着的,是一张布满裂痕的烈士证......
旧式的烈士证经过岁月的侵蚀,上面铺满了密密麻麻的裂痕,但“廖应茂烈士”五个字仍清晰可见。而那张照片上的人,正是廖应茂烈士与其兄长——廖贵理的父亲的合照。廖贵理珍藏着这张照片,悉心保存着这一份独特的亲情。
1950年10月19日,年仅18岁的廖应茂怀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廖应茂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保卫身后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于1952年牺牲在离家乡四千多公里的朝鲜战场上。
廖应茂牺牲的消息传回家后,他的父母和兄长悲痛万分。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廖应茂的父母和兄长便开始寻找他的安葬之处。“即使人不在了,也要找到他,带他回家。”这是多年来支撑廖应茂的父母和兄长继续寻找他的信念。
廖应茂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资源,没有渠道,在牺牲的19.7万多名志愿军中跨国寻找一个普通的战士,无疑是大海捞针。廖应茂的父母和兄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漫漫数十年,仍在寻找廖应茂的路上,未曾停歇。
寻亲的接力棒交到了廖贵理手里。同时交到他手里的,还有那张小小的、泛黄的老照片和布满裂痕的烈士证。
“叔叔入伍的时候,我的爸爸和妈妈还没有结婚,但是爸爸一直和妈妈说起自己弟弟的事情,现在妈妈八十多岁了,还能想爸爸当初说的话。”廖贵理看着手中的老照片,一遍又一遍抚摸着照片上的人,“我也是听爸爸讲叔叔的故事长大的,即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但亲情就摆在这,不会少一点,我的叔叔是英雄。”
廖贵理眼眶有些湿润,但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我一定会找到他的!”
2021年3月,廖贵理在网上看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烈士寻亲活动的消息,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抱着这种念头,他随即与烈士寻亲工作组联系,详细地说明情况,表明自己的诉求,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帮助他找到叔叔。
广西革命纪念馆为烈士寻亲工作组收到消息后,十分重视廖贵理的寻亲诉求。广西革命纪念馆馆长肖志龙全程跟进相关工作,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搜集。广西革命纪念馆文保编研科科长韦鸿凭借多年为烈士寻亲工作经验,组织和调动各方人员,利用资源优势,对廖应茂的信息详细地比对、核查。一切只待寻找到廖应茂烈士遗骨的所葬之处。
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共有19.7万多名志愿军牺牲,据不完全统计,牺牲的志愿军中仅广西籍的就有3418人。再加上受疫情影响的原因,对外工作开展受阻,寻亲工作自一开始便遇到了重重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调查、核对工作,几个月后,为烈士寻亲工作组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廖应茂烈士的遗骨找到了!
几个月的等待对于廖贵理来说无疑是漫长而又着急的。听到这个消息,廖贵理的眼泪瞬间涌出。他拿出那张陪伴了他多年的老照片,看着照片上的人,激动地说道:“叔叔,我找到你了!爷爷奶奶,爸爸,你们看到了吗?我找到叔叔了!”
小小的照片早已因为反复擦拭而变得斑驳,但依稀可见年轻的廖应茂,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2021年8月5日,在自治区退役军人厅的指导下,自治区烈士陵园联合广西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南宁市和邕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来到位于邕宁区百济乡的廖贵理家中,向廖贵理正式传达了这个好消息。
广西革命纪念馆馆长肖志龙激动地握着廖贵理的手说:“不负使命,我们找到他了,现已确认,廖应茂烈士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里!”
“感谢,感谢,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廖贵理回握肖志龙馆长的手,哽咽道,“感谢党和政府,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没有忘记叔叔!”廖贵理拿出一面锦旗送给工作组,真诚地说:“没有你们,我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我的叔叔。感谢你们的工作,也希望你们为烈士寻亲工作顺利进行!”
夏日的阳光灿烂无比,通往希望的路上更加明亮。此时,廖贵理手里还紧握着那张老照片,饱含沧桑的双眼泛着点点泪光。他期待着去朝鲜祭扫叔叔的那一天,他要亲自和叔叔说:“叔叔,你的家人来看你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